网站栏目
新闻动态

【师者风范】赤诚偕时献专业 教研并进育英才

2023-10-23

教书育才,她循循善诱,以实际行动示范“顶天立地”;专业建设,她敦本务实,与时俱进,开展系列课改项目;学术科研,她关注国民,大胆创新,探寻环保良方……过去45年,李素英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扎根教学一线。

在获评2023年南通大学“中国移动”教学名师后,我们有幸走近这位来自纺织服装学院的李素英教授,听她讲述“因一次偶然谈话成就个人一生追求”的故事。

爱岗敬业 引导后辈成长

“有学校需要我们,你去当老师吧,你是党员。”35年前,在工科生毕业即被安排进厂干事创业的火热年头,大连轻工学院纺织学院党支部书记何向群找到李素英,说明了学校对她的召唤。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李素英随即进入黑龙江的一所学校,成为纺织服装专业的一名老师。

此后,李素英一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守教学科研一线,教学研究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科研成果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

除了精进个人专业技能,李素英更在乎的是“看到学生成长成才”。为此,她从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出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日常教学中,李素英特别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她对学生提出“从书本理论走向生产实践,并能有机结合、自如应用”的要求。“李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从解决具体生产问题出发,指导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寻找问题源头,结合原料、设备、产品应用要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产品制备自查设计效果,小组间总结互评、查缺补漏……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让课程更贴近行业,也让我们明白了动手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十余年后再次回忆在工程训练中心上的那节实践课,2013届毕业生王璐莹仍记忆犹新。

在学术科研方面,鉴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周期长、创新需求高,李素英就与学生们共同探讨:“这条路可行吗?那条路呢?你们觉得哪条路可行?”他们从初期交流想法、搜集材料、整合理论知识,到后期深入企业开展研究、制备产品、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始终携手并肩、共同进退。王璐莹感慨地表示,“李老师的主动性思维和创新理论,以及与我们‘打成一片’的贴心指导与帮助,都让我印象深刻,获益终生。”

对学生耐心施教、精心辅导,对周围的青年教师,李素英同样做到了用心指导、精准帮教。她会对处理不好师生关系的年轻教师循循善诱:“只要你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你的教师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师生关系就一定能融洽”;对教学效果受到质疑的年轻教师传授“经验之谈”:“注重知识梳理,做好总结凝练,对提升教师的讲课能力特别重要”;对工作中存在消极情绪的年轻教师苦口婆心:“师者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给学生传播正向能量,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迅速化解”……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李素英曾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非织造行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指导青年教师成功申报“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个人也被评为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巾帼先进个人。

敦本务实 投身专业建设

作为南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李素英在非织造材料行业默默耕耘数十年,神领意得“术业有专攻”的内涵。自从加入专业创建团队,她便和团队成员精诚合作、携手并肩,致力于培养“顶天立地”的高学历、高技术的非织造领域专业人才,并本着“踏实走好每一步”的信念,一路推动该专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在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张伟眼里,“敦本务实”是李素英和团队的老师们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的核心态度,也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日臻成熟的关键。

“从无到有创建一个专业,在各种想法碰撞之下出现分歧和争论在所难免。好在团队成员都深知独木难支的道理,明白团队合作才是办学之道。”李素英回忆说,在她和学院领导共同努力下,初创团队最终在争论中求同存异,群策群力,从办好一个新专业的角度探赜索隐、钩深致远。2016年,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就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鉴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多来自传统纤维领域,缺乏非织造专业教学相关经验,李素英便锚定工科专业的特点,认为与产业结合、与企业实际结合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她想在前、做在前,并以“过来人”身份为团队教师现身说法:“在与产业、企业紧密联系的过程中,你会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理论和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教师也很快找到了快速提升专业技能的通道。

随着专业建设渐入佳境,李素英还主持开展了以“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研究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项目,主编了2021江苏省高等学校新编重点教材《非织造材料性能评价与分析》,是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

据介绍,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项目主要通过开展文献检索等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非织造材料领域的现实需求;通过开展知识运用、技能提升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嫁接,提高专业自信,服务行业社会。

“李老师不光联系企业人士为我们普及产品知识、了解产品的应用领域,还带我们进入企业实习,了解工作步骤,掌握工艺要领。”参与教改实践的学生郝芃坦言,李老师的教改项目让他们参与到课程研究和工厂生产中,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职业规划,提升了专业本领。 

脚踏实地 探寻环保良方

至今,李素英在非织造材料领域已经深耕四十余年。在此期间,她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以及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成功探索出非织造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应用——

发现工厂和企业燃烧燃料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大气,她便协助企业开发功能性非织造过滤袋,实现更有效地控制粉尘排放;

看到传统纺织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下脚料,她便研发出缝编、针刺非织造材料,最大限度发挥纤维的性能,实现再生纤维的循环利用。

除此之外,针对卫生护垫、儿童尿不湿等一次性用品中所含的聚酯纤维无法自然降解和回收利用问题,她还带领团队选取木浆、黏胶等可生物降解原料,研发出一种完全可降解、主体可冲散的生产工艺,使一次性卫生产品能够在生物环境中降解并堆肥。“这项研究已经得到相关企业的采纳,实现了成果转化。”李素英自豪地表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利国利民”,是李素英扎根科研的目标追求,也是她数年如一日专注环保事业的力量之源。多年来,她主持了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发表的《干湿复合水刺吸液面层制备及性能研究》《PTFE针刺过滤材料粉煤灰整理工艺及其制品性能研究》等系列论文,带领团队获得的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均与环境保护、区域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谈及李素英对待科研的态度,团队成员臧传锋表示,“她对科研高度自信”。臧传峰认真回忆了第一次与李素英合作科研时的见闻:李老师带着科研团队与某企业商谈合作事宜,过程中却遭到对方质疑。李老师并不认同对方的说法,坚定地选择信任自己的团队,并亲力亲为,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最终帮助合作方达成所愿。“那次科研活动帮助企业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再生纤维再利用产品,并一举拿下当年南通市的重大科技项目,获得了中国资源利用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臧传锋说。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李素英的教学生涯,不论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还是科研创新方面,始终做到了知行合一、全力以赴。“时代选择让我走上讲台做教师,我就应该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李素英表示,尽管退休在即,她对教育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弱,仍然希望尽己所能为非织造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交叉融合、学科拓展做出可能的贡献。

“我们专业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们如果需要帮助,我会毫无保留、全情付出。”李素英说。


Copyright 2016 南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